澳門單車隊獲蔡教練加盟後 首次在國際性單車比賽奪牌就獲得金牌
(市民日報) 2016年11月28日
中國澳門單車總會最早登記可追溯於1981年11月28日的憲報,期間歷任多次的管理機關,旗下屬會約17個。致力於推動本澳各項單車運動,包括:室內花式單車、公路單車、爬山單車等,持續舉辦比賽、訓練、選拔優秀的運動員代表澳門出賽,以推廣單車運動為宗旨服務市民。2012年鄭國恒任職理事會主席,在他的領帶下,中國澳門單車總會在公路單車、山地車、室內單車及單車旅遊加大力度發展,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身兼多職的鄭國恒,不僅是現任中國澳門單車總會理事會主席,還是澳門體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澳門體育暨奧林匹克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亞洲單車聯會室內單車委員會主席及中國澳門體育總會聯合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席。
由無到有團隊成長驕人
鄭國恒自2012年任職理事會主席至今已經5年,一路走來,他坦言最初就如由零開始:從開始的零基礎,做出一個全新的團隊、全新的年輕運動員和教練員架構。
鄭國恒憶想起2013年第一次帶隊參加在印度舉行的單車賽,澳門隊經驗尚淺,硬件器材欠缺,對於運動員能順利完成整場賽事已很滿意。他覺得年輕運動員們非常努力,這些年與教練的共同努力下,現時外出比賽均獲得他國選手肯定,讚揚其隊伍日漸成熟,並予以鼓勵及打氣。
經常在外比賽,不少選手都是專業的運動員,與之相比,自己隊伍中都是16至18歲經驗尚淺的業餘運動員。因此在注重策略的單車比賽中,鄭國恒一直爭取運動員參加不同地方比賽以累積更多實戰經驗。他表示,每一次比賽都消耗不少人力、物力等資源,運動員每一次比賽都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最佳成績回報社會。
優秀教練隊員飛躍提升
好的成績自然離不開優秀的教練,現時擔任隊伍教練的是來自香港的蔡俊明。鄭國恒表示,在很早時期已經認識蔡俊明,之後一直保持着聯繫,在組織訓練隊伍後,鄭國恒便提出希望蔡俊明擔任隊伍教練。
一直陪伴運動員訓練的鄭國恒直言運動員訓練真的很辛苦,都是16至18歲的運動員,每天進行5至6小時訓練,在備賽其間,部分運動員的訓練量甚至長達7小時,他亦感到心痛,有時忍不住會建議教練將高強度的訓練適當調低,但愛才惜才的教練表示,若不是這樣高強度的訓練,就沒法讓運動員最大發揮自身的能力,最終只是浪費了運動員訓練的艱辛和汗水。
蔡教練加盟後,運動員在他的指導下獲得了飛躍的提升及進步,特別是精英組別及青少年組別,青少年組別今年更獲得泰國單車亞洲盃金牌,比賽隊伍成立一年多能有此成績難能可貴,這個金牌可謂為團隊注射了一枝強心針。
運動員努力創佳績
運動員是團隊的基石,努力訓練是進步的方法,並沒有捷徑。現時訓練隊伍中的劉朗燊及郭滿華表現較為出色,他們加入訓練隊伍時間不長已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離不開教練的專業指導和運動員的不懈努力。
鄭國恒認為優秀的運動員及教練能帶動其他運動員,讓其他運動員有目標追趕,不斷進步。作為一項團體意識極強的賽事,不僅是需要一位運動員的進步,而是所有運動員都要一同進步,做好在賽場上擔任的角色,相互間配合得當,但凡有一位運動員勝利,所有運動員均會為此感到高興。
隊內運動員均為16-18歲的年輕青少年,很多家長會擔心專業訓練會影響學業成績,但實際上,反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鄭國恒一直教導運動員們:「倘若沒有好好學習,訓練得再好,將來外出參賽也不能與他人溝通與交流,又有何用?」繼而建議運動員一定要完成基礎的學習,才能有更廣闊的專業發展空間,也得到運動員及家人的一致擁護。投以真誠的鄭國恒得到年輕運動員的信任,令不少運動員不但學習成績有所進步,亦與家長關係更加融洽。
看着眼前的年輕運動員由剛來時的十分調皮,到現在擁有自己的目標,然後獲得成績,鄭國恒直言這些運動員們的成長不僅僅是對社會的交代,更是對運動員本身、家長及學校的一個交代。
中國澳門單車總會得到澳門特區政府及體育局的大力支持,接下來將投放更多器材,並邀請更多教練開展更多項目,希望能與學校合作開展場地單車、公路單車、爬山單車、小輪單車、室內花式單車的講座,加強青少年的單車知識、培訓及訓練,務求做好單車隊員梯隊培訓工作。
室內花式單車保持好成績
鄭國恒指總會過去的室內花式單車的成績相當優秀,王衡鏘和關淑梅均在亞洲及世界賽事中奪得好成績:王衡鏘在2010年及2011年的世界室內單車錦標賽的男子單車花式項目均取得第三名,是亞洲區的紀錄保持者;關淑梅的成績也相當驕人,奪得2007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女子單人花式冠軍,2009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女子單人花式冠軍,2009第十屆亞洲室內單車錦標賽女子單人花式冠軍,2012第十一屆亞洲室內單車錦標賽女子單人花式冠軍。
在這樣「高開」的情況下,對於好成績的延續,鄭國恒有感壓力重大。
幸好有前輩及有經驗的運動員協助,澳門室內花式單車隊一直保持好成績。
希增設多功能運動越野徑
澳門街的單車愛好者不少,但恰恰澳門街卻沒有足夠的單車硬件為愛好者提供。鄭國恒笑言過去本澳曾有單車活動正值打風,但仍有500多人參加;周六日到拱北關口就可見到不少澳門單車愛好者和單車一齊過關。由此可見,澳門熱愛單車的人很多,但澳門現時僅有一段相對正規、成熟的單車徑,與鄰近地區相比,如珠海完善的綠道,澳門可供單車愛好者使用的道路硬件仍十分有限。
他認為澳門是有需要並有條件設計一些適合多功能運動的道路,如多功能越野徑,他舉例在氹仔、媽祖等地方,政府可以在原有的道路上設計一些能融合不同運動的路徑。他指出,現時澳門公路單車運動員缺乏訓練地方,若需訓練只能在馬路上,存在一定危險,偶爾會有運動員發生意外。因此,現時集訓隊一般會選擇外出集訓,如香港及鄰近地區,鄭國恒希望政府能加快完成其餘單車徑的建設。
對於未來的展望,達到「由無到有」的鄭國恒憂心接下來單車運動員梯隊的發展。作為運動員訓練相當艱辛,不少年輕的運動員並不是不喜愛單車,而是在學業及高強度的運動訓練下,確實不容易熬過去,往往數十人參加訓練,堅持下來的只有十多人,流失量頗大,現時隊伍中部分比賽項目仍缺乏運動員。
鄭國恒不但心繫本澳單車運動,更希望能以自身有限的能力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回饋社會。自2009年開始,他以單車為紅線,連結一群志同道合的單車愛好者,走遍新疆及甘肅超過20間貧困地方的學校,贈以捐助,為每一位小朋友送上約300元的日常生活禮物包,已經有近8000個學生受惠,也為這些貧困學校的教職工團隊及學校提供相應支援。鄭國恒及他的團隊笑言:看到小朋友們天真無邪的笑容,校長及教師們的無言感激,能夠讓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是一件十分充實和快樂的事情。